《苏格兰人报》(The Scotsman)近期有一篇文章,标题还挺耸动:“Joe Nicchi is global hero for taking on corrupt ‘influencers’ – Stephen Jardine”,大意翻译是“乔尼兹因对抗贪得无厌的‘网红’成为全球英雄。”
谁是乔尼兹?他不是什么商界名人或富豪,也没有任何靠山,竟可以如此豪言讨伐行走趋势大道的网红们。直至在Reddit”被出名“之后,大家方知道他是一名在洛杉矶卖雪糕的小贩。2014年,他开始营业时,与其他商家一样,在社交媒体小有名气。他接受BBC采访时说,过去几个月一直很多网红频频占他便宜,即要求免费雪糕。不少苛索无度的人想用一张Instagram照片、Stories或文章来"付费",并声称自己有很高曝光率,可以增加客源和推广他的雪糕。
有一句话说得好,赞数是无法缴付任何账单(online likes don’t pay the bills),成为广为人知的知名雪糕小贩后,生意自然会火红,但之前所付出的免费雪糕呢?这些生意成本也是一笔账,乔尼兹已经厌倦这样的网红经济生态和陋习。令他炸爆的是在6月27日,有人问他可否赞助300个雪榚换取“曝光机会”(原话:exposure),“这个是他们最喜欢用的词汇。”套一句俗语,不问哪里知道,但恐怕在错的时机问错人。他情绪大爆发,写了一个告示牌,指“网红要付双倍”,接着上载到Instagram。这样的行为也掀起一番讨论,很多网民留言大力赞赏。
网红电邮惹怒度假村老板
乔尼兹不是第一个人谴责贪婪的网红们,4月份,菲律宾北苏里高省卢纳将军城的White Banana Beach Club度假村在脸书发帖,声称不断有网红不断电邮,要求互惠合作,而度假村负责人明确拒绝这样的要求。简单来说,他们希望可以免费吃住。这间度假村位置是在一个岛上,具备纯朴大自然的建筑风格,沿着锡亚高的图亚森沙滩(Siargao’s Tuason Beach)。这样的美景吸引不少人来询问。度假村老板Gianluca Casaccia则说,在没有社交媒体宣传以前,这间度假村已经吸引不少人居住,并不是网红时代造就他们。
究竟网红们如何“惹怒”了他?他接受CNN访问时提了一个例子:“Hi, I'm an influencer, we like your place, we're staying from xxx February to xxx February, we're three people, you provide food and drinks and we draft an Instagram post and we tag you on our story."单凭这么简单的电邮就想要获得一晚价值近190令吉住宿,对老板老说肯定说不过去。然而,是否真的从此断绝与网红们合作?对方还是愿意和“真正的网红”合作,就是大概要有50万名真粉丝。他称,很多来邮询问的网红们,其社交媒体少过2000名粉丝,又如何发挥所谓的影响力呢?
商家也剥削网红
回到一个要点:向商家争取免费商品和服务到底有没有问题?Gianluca Casaccia站稳立场说,“Pay your bills.”不过,商业合作本来也讲究网红诚意和未来潜在价值。“不问哪里知道”,不排除一些认真在经营的网红们,希望能以诚恳打动商家,我也认同,机会是问出来的。关键或许不是错在“投石问路”,而在于网红们的态度和所建议的行销方案。
网红经济底下,究竟是泡沫着,还是有利可图?上述现象,如果民众把矛头指向这些网红们,未免也过于偏面。试想想,粉丝数过几百万的网红们或许真的可选择想要合作的商家和品牌,最大卖点是其粉丝是拥有庞大消费力。那么微型网红自然也不好过,要在网红时代破茧或突围是需要勇气,如何在没有固定经济能力支撑下,还要有余力自理三餐和制作影片上传到社交媒体,这也是一门功夫。我曾耳闻有商家出价300令吉,但要求网红拍一个(或两个)视频、写几则贴文(我细节倒不记得清楚),用低廉价格一次过买了创意、劳力、粉丝群和宣传渠道,这是一笔多么划算的交易。
姑且不论商家品牌知名度和规模,拍一条视频不是一件易事,拍得太简单会被嫌弃,拍得太精致会得不偿失。当中还牵涉如何置入行销,考验的是创意内容。不难发现,商家会愿意投入资金在很有创意的网红身上,对比预算几万或几十万令吉找广告公司拍摄,将预算控制在1万令吉,说不定还能有惊艳的作品,甚至还可以利用网红的人气推销。某种程度上,迎合新生代手机看视频的习惯,视频流量、转发热度、话题性、视频创意都是深刻让人记住品牌的要点。究竟谁比较有利?换一个层面,也有商家会认为网红们不称职,那么商家就要回顾到是否找到匹配的网红,能够精准表达产品定位和价值?还是因为相中对方的粉丝群和名气,最终选到不合适的人选,无法将对方的粉丝转化成消费力?此文就不接着谈。
微型网红要学会保护自己
微型网红们是这场经济模式底下最辛苦的一群,要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是一个必须学习的功课,诸如帮商家推广的视频挂在网上的期限、学会定出合理价格而不要做坏市场、与商家经营长期和健康的合作关系之类。很多人会说网红们是时下新经济时代分红最多的,毕竟很多人看到直播主每个月收入高达四五位数,陆续还会有各种歧见,比方说女性玩电竞比较占优势、商家都爱找颜值高女主播、小露性感可以刺激流量之类。换一个角度想,那么观看女主播销售时,男士们难不成会下手买口红、服装、化妆品等?更多时候男士们都在看,下单的几率可能不高。当然在直播领域,刷礼物和奖赏给主播是可以成为一条盈利管道,但又有几个又能力把这些流量变现(钱),赚得盆满钵盈?
毕竟Like不是Cash,网红和商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按赞、看过、分享,但谁能去影响粉丝们消费?更多时候是网红们的视频内容和可信度,商家的品牌效应。如今,大家爱看视频,但更多是短视频,内容直接戳中笑点,要如何凭视频去吸引眼球之余又能变成现钱,吸引商家青睐?还有一个核心问题,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兼职网红者,而恰恰却能拉住不少观众。他们或许不在意利润,而趋向建构知名度,全职网红经济是不是一条长远的道路,倒是变成一个问号。
备注:原想写视频(直播)时代的经济分红,但碍于此文篇幅很长,根本就是一小专题了……在此搁笔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