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一年,新相机?

今年有幸摸到Sony A9II和Canon EOS-1D X Mark III,当然我也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两款旗舰级相机的连拍速度真的非常快,真的不是玩玩啊,你以为。机械快门或电子快门,甚至在Live View模式底下,两者追焦的反响都极为惊人。尤其锐度和准确度,昔日体育记者手持长焦镜头,比如佳能EF 70-200mm f/2.8L,重量至少1.3kg,对焦后,按下快门后,都未必敢说每张都“中”,几张微蒙或小失焦是常事。如今眼部、脸部对焦搭配跟踪功能,即可紧贴对象,之后慢慢从数十张照片里,挑选最好的构图、表情、动作。如果担心有人频密在对象前面出现,还能调整敏感度,只不过参数就需要逐一实验。




不论无反或单反,我相信眼部、脸部对焦和追焦是未来必备的功能,甚至或会延伸至中阶款式。换句话说,以后不只旗舰机才有黑科技或更突破性的科技更迭,这些技术很有可能下放至中阶或入门级相机,自然也会因有所加减,价格亦会变得亲民。对于想升级机器的人,市面上也比较容易找到二手镜头和相机。关键在于你想使用最新科技,还是看预算做事。


如此的改变已出现在手机行业了。或许很多人会认为不能相比,毕竟品牌不多,手机市场是杀得一片鲜红,各式品牌说是挤牙膏也好、改头换面也罢,总要挤进去消费者的视线。相机品牌之中,索尼过去5年已经变成大玩家,尼康和佳能去年才推出全片幅无反相机,已经跟进这个市场,但与索尼还有整大段距离,价格也不便宜。说到全片幅,佳能倒是有EOS RP可供预算有限的朋友选择,尼康则可以选择D750,毕竟最新的D780价格也要8千令吉起跳。至于APSC片幅,尼康Z50是不错的选择,惟Z卡口镜头选项却不多。
·
(图:https://www.pentaxforums.com/)
富士看起来是不进全片幅市场,维持在中片幅的发展线。奥林巴斯也不轧一脚,只做好M43感光元件。后两者的理念均追求极致,不随市场潮流摆动,也养成一班忠心拥趸。我也没忘,还有宾得(Pentax)。这家品牌被Ricoh收购以后出了好几款机械相机。早前传言2020年会有一款新的APSC片幅相机,自去年9月在日本推出原型机后,就没下文。不过Ricoh去年2月才推出GR III,相信没那么快推出这个产品。

索尼、佳能和尼康三家是争得头破血流,以目前趋势而言,尼康略显落下风,佳能的EOS R系列倒是成功抢到市场。至于佳能EOS-1D X Mark III会不会是佳能最后的旗舰单反相机?大马佳能首席执行员没正面回答。倒是摄影好友说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真正靠摄影找吃的人,不常换新机,反倒摄影爱好者才是新品最大的消费群。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跳不出箱子,就丢!

Always think out of the box, but somehow customer always want boxes but not ideas. 突然想到上述的句子,浅显易懂,相信不用我再翻译。这段话跟我近期所写的文有关,当你有一个超前的想法或产品,在讲解或告诉客人时,对方听完整体概念和价值,突然说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生活的例子或类比,再不然给我样品看看。当下你会怎么做?第一、告诉他目前市面上没有类似产品,我只能提供一个概念;第二、尽最大能力找到相关的产品做对比,让顾客容易理解。 无论什么答案就会直指到本身是否有能力传达这份产品的价值概念和用途,如果需要用到一个生活物品去阐明自身新颖的概念,是不是意味自己的概念还不够超前,或者为了迎合顾客接受程度,得把突破超前的想法降级。举一个例子,几个月前的无人飞行车,如果没有任何模型,展览者只是卖一个想像,能不能说服大众本身的无人飞行车概念?其实不能,因为之前已有人研发出相同的产品,大家会很快联想到无人飞行车就是类似亿航、大力Terrafugia。一旦要卖一个想法,还得顾虑社会需求,有没有需要一个这样的想法。 这是马来西亚无人机企业AeroDyne展出了首架无人机概念车“Vector”(图:截图自Kementerian Pembangunan Usahawan官方脸书) 苹果麦金塔面世时,如果贾伯斯说,“我们要卖一个更厉害的电脑”和“我们要卖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设计。”两种结局会有所不同,苹果会不会维持至今也可能是未知数。如今,这可能无关市场行销,而是顾客在碎片信息时代,希望能看到直接和容易消化的产品,缺乏想象者越来越多。好比5G网速,最长听到的是5G网络可以让你在1秒以内下载5GB的电影。这是一个很好入脑的例子,让大家可以马上联想到5G的迅速。不过,5G所带来的好处不仅是网速,更多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形态,包括路上会出现更多无人车、无人机,踏入物联网时代。 实际上,很多人搞不好更喜欢浏览视频毫无停滞,为何还要下载电影占空间?这里有潜在的因素,那就是5G数据网络不便宜。英国最大电信营运商EE所售卖的5G手机数据配套是每个月54英镑(大约285令吉),而且只有10GB。如果要120GB, 每个月要价74英镑(约391令吉)。英国BBC电视台5月份做5G电视直播,则因为流量用完,直...

社媒为新冠肺炎资讯把关

城中最新的话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新冠肺炎,2019-nCoV),即使政府讲明会提控散播谣言和假消息的人,很多人还是追求独家第一,非常热心的传播信息。因此,只要网络流传出什么资讯,都会引起风吹草动,以致人心惶惶。 目前我国卫生部是做足资讯透明和让公众有知情权,每天都有一场记者会,报告最新详情。   Photo by Macau Photo Agency on Unsplash 为了杜绝和限制散播不实的疫情信息,脸书和推特也采取严谨措施,确保民众能取得有用的资讯和支援。只要用户搜索“coronavirus”、“chinavirus”等关键字,页面会引导用户到马来西亚卫生部的官方网页(http://www.moh.gov.my/),查看最新的疫情资料和数据。然而,略为可惜的,如果搜索中文词汇如“武汉肺炎”、“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冠状病毒”等,则不会出现有关的告示。倘若想要严密的克制假消息流传,或许也要在语言设定上灵活调整,无论英文、中文或其他相关语文。 作为新生代喜爱的视频平台抖音(TikTok)也参与一份。该平台并要求用户利用各种权威的资源,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信息验证视频内容是否属实。同时,也鼓励用户立即举报任何可疑的视频内容。用户一旦搜索关于“coronavirus”或“chinacoronavirus”等标签,上方皆会显示有关告示。 不过,在这个疫情蔓延时刻,我倒不认同是一个好时机去消费这个公共卫生问题。脸书或群组都有受过这类流传的图文。无论制作视频、文案或任何恶搞图,都应该尊重这些病患,以及站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如今,好好保护自己,汲取正确的资讯,不要随假资讯闻鸡起舞。有时所谓的“独家”都未必是真实,弄到人们恐慌予谁有利?

你向往什么新常态?

科技在新常态底下如何影响一个人?这句话有好几个部分可以拆解,从科技、新常态和影响都分别能好好探究。每个人对科技的理解范畴都不同,有者锁定在手机、社交媒体和常用的应用程式;有些人则融入智能生活模式,尝试更多新颖科技产品。若再扩大想像范围,还可以借助《西部世界》、《碳变》这类科幻连续剧所设下的经纬度,去探讨人机共存的哲学议题。 随着我国新冠病毒病的疫情开始有好转,不少人已在谈论要适应新常态。掌握了科技是否意味融入了新常态?以主流言论来判定,可以做此定调。疫情结束不代表可以回到过去,肯定是迎接全新的格局。然而,掌握什么科技才算是适应了新常态?我们或许还没有特斯拉、无人机外送、飞行汽车等,但整体数码发展原先需多一年才走到今天的地步,一场全球大流行病把大家推前一大步,至少很多对居家办公、视讯平台、外卖和电子钱包不再陌生,甚至变得操作娴熟。 疫情底下,很多人提出疑问,智能城市到底发挥了哪些功效。最基本的做法,政府便推出了各类追踪应用程式,我国就有三款——My Sejahtera、Gerak Malaysia和My Trace,体现了数码政府的优势,至少遇到路障时,人们展示二维码就能通过,减轻执法人力负担。换一个角度,你也可以质疑为什么不做一个应用程式涵盖所有功能?以中国抗疫为例,他们采用健康码做法,只有获得健康绿色码才能通行,红、黄色则禁止出门。然而,健康码是如何判定一个人该取得什么颜色的二维码?这回归到背后的大数据库演算,没人可提供任何答案。 对于商家,常被提到的字眼是数码转型,学习从线下搬到线上。惟,不是一个响指即可解决,是要如何转对?疫情期间,消费者和企业公司都倚重社交媒体行销,尤其饮食和零售此次取得很大成效,延长了生命周期,开拓新销路。新常态后,或许要构思如何保温,吸引消费者继续支持下去。对于旅游业者、五金店、中药行、复印店、汽车业、艺术工作者等等,又需要学会哪些科技突破困境? 昔日可能要借助网红推销,如今各家老板亲自出面,平实朴素的直播也可能掀起热潮。中国有抖音、小红书,但我还没有发现到本土有类似平台,当然也还没走到使用小程序推广业务的地步。根据网络调查,疫情期间,视频远比照片来得吸引,直播教学烹饪、绘画、开箱、演唱或时事对谈极受网民欢迎。然而,每个行业是否适用直播推广?唯有一试才知道。新常态的大马,预计网络直播会带...